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立足本职岗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谋发展|李姗:从“治已病”到“防未病”,医防融合实践心得

发布日期:2025-11-17浏览量: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赋予了我们扎实工作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守护全校师生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以及服务周边社区居民的重要健康驿站,校医院(卫健中心)始终立足本职,坚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我们积极响应并融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要求,将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深度融合,把专业、贴心的服务主动送到师生与居民身边,努力做好大家的健康“守门人”。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传统服务模式的局限。针对师生与居民的差异化健康需求,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提供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全周期的个性化健康服务。

今后,我们将团结一致、凝聚全院力量,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务实的行动,致力于建设一个服务更优、能力更强、值得信赖的健康服务阵地,为筑牢基层健康服务的“网底”贡献力量。

 

李姗:从“治已病”到“防未病”,医防融合实践心得

 

寒来暑往,花开花落,十一月的风掠过枝头,悄然间,在校医院的工作已度过了一轮四季。从毕业时的懵懵懂懂到如今的从容不迫,作为一名山大校医院内科医师,我深刻体会到,校医的角色正从一个简单的“处理伤病的卫生员”向“师生及社区居民健康的全面管理者”转型。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校园师生及社区居民健康需求为首要点,在平时诊疗与疾病预防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积累,得出了关于医防融合工作的深刻体会。

一、重塑认知:医防融合是健康的“双保险”。

在《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病因预防是医防融合的关键,其目的是从源头遏制疾病的发生。一开始从事校医工作时,我更多将精力放在处理师生及社区居民的常见病中,认为预防是疾控部门的职责。但随着日常的工作深入,我开始意识到医防融合的核心是 “以师生及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将预防融入医疗全过程”。学校师生群体具有其相应的特殊性,学生学业任务重,教师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易引发亚健康问题,且在校园里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扩散蔓延。同时,对于社区居民来说,早期的健康宣教对于居民的慢病管理有着深远影响。以往,我们更多的是等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出现症状才进行干预,现在,通过与社区科的共同努力,我们进行社区居民的定期随访、健康监测,将管理关口前移,这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医防融合不仅仅要求我们扮演好健康“守门人”角色,更要求我们主动“走出去”、“沉下去”,成为师生及居民健康的“管理者”和“守护人”。这让我明白,预防胜于治疗,只有将医疗救治与预防管理相结合,才能为校园及社区居民健康筑起 “双保险”。

二、实践落地:构建校园社区医防融合体系。

在实践中,我逐渐将医防融合理念内化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将预防贯彻到每一次的诊治中,在针对校园中的师生及社区居民时,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差异化是显著的,这就要求我们每次都要做到精准治疗和防控。在青年群体中,流感、腹泻是需要防控的重点,除了进行患病后药物的治疗外,更需要的则是相应的防控,健康宣教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要指导师生及社区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鼓励其接种疫苗,建立免疫屏障等。在中老年群体中,慢病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这就要求我们需要通过健康讲座、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载体,将慢病预防、合理膳食、急救技能等知识转化为师生及社区居民易懂的内容,让健康科普触手可及。医防融合绝不是各干各的,团队的协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家医团队中,不仅有全科医师,还有公卫医生、社区护士等,大家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将自己的所学更好的应用于医防融合中来,临床+公卫的相互提醒,将疾病的源头前提,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作模式,实现了1+1>2的效应。这种“防治结合”的模式,既发挥了专业优势,又最大化降低了校园及社区居民的健康风险。

三、勇担责任:医防融合工作永远“在路上”。

展望未来,我对校园及社区医防融合工作充满信心。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只有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医防融合不是一时的口号,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并力行的理念,只有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师生及社区居民健康,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贡献应有的力量。作为校园及社区健康医防融合的直接践行者,我深知这份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当看到诊治过的学生重返课堂及校园,收到患者家属及师生对我工作的肯定,我更加清晰自己的责任所在。医防融合的道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次的校园健康讲座、每一次的社区家庭随访、每一次的诊治服务,都是在为校园及社区健康生态添砖加瓦。未来,我仍需要再接再厉,守护每一个青春的梦想、每一个家庭的希望,防治结合、久久为功,这条路,我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