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立足本职岗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谋发展|张静:一名超声医师见证的服务升级

发布日期:2025-11-11浏览量: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赋予了我们扎实工作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守护全校师生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以及服务周边社区居民的重要健康驿站,校医院(卫健中心)始终立足本职,坚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我们积极响应并融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要求,将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深度融合,把专业、贴心的服务主动送到师生与居民身边,努力做好大家的健康“守门人”。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传统服务模式的局限。针对师生与居民的差异化健康需求,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提供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全周期的个性化健康服务。

今后,我们将团结一致、凝聚全院力量,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务实的行动,致力于建设一个服务更优、能力更强、值得信赖的健康服务阵地,为筑牢基层健康服务的“网底”贡献力量。

 

张静:一名超声医师见证的服务升级—“医防融合”学习实践有感


一、当“探头”遇见“CT”,当影像“专家”来到身边:

去年,校医院引进了GE医疗64排CT机,这对我们影像科而言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升级。而更让我们振奋的是,医院推动的“与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远程影像会诊”模式,科室执行的“CT与超声联合诊断”,让影像科室的力量实现了飞跃。

如今,当超声检查遇到疑难问题时,我们不再孤立奋战。上周有一名血压高的同学,超声提示肾上腺区域存在疑问,我们立即向CT迟主任、肖老师求教。CT上检查出甲状腺包块也会随时调取超声资料辅助辨别良恶性,更好的指导师生下一步诊疗。超声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动态实时优势,与CT的精细解剖、全景成像,在屏幕上相互印证、完美补充。超声与CT共同研判,最终得出了明确的诊断意见。这种“超声+CT”的协同诊断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诊断的精准度,更优化了诊疗流程,让师生们能更快获得明确结论,真正实现了1+1>2的效能提升。

对于CT少见、罕见的疑难病例,校医院开展山大齐鲁二院影像专家远程会诊;对于胃肠不适拒绝做胃镜的教职员工,校医院开展胃肠超声新技术,由山大齐鲁二院超声科专家每周来我院坐诊。看到患者在校医院就能享受到以往需奔赴大三院才能完成的影像学检查,并露出欣慰笑容时,我深深感受到,解放思想、科技提升所带来的突破性喜悦。

资源主动下沉,延伸健康服务触角

今年,更多的三甲医院临床专家来到校医院坐诊,消化内科、皮肤科、内分泌科、儿科等专家来到身边,师生们无需奔波,即可享受到专家团队的诊断服务;这对校医院超声诊断范围、诊断精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皮下结节、颈动脉超声、浅表包块等超声项目也逐步开展,这种“基层检查+专家智慧”的模式,真正实现了“资源下沉”。而我也在每一次的会诊联动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技能。

校医院的职责不仅在于诊疗,预防与科普也同等重要。在每年的教职工体检、学生入学体检以及周边社区的老年人查体检查过程中,我不仅是操作者,更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如脂肪肝、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受检者解释成因、注意事项及随访建议,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科普。这种“检查+科普”的模式,将专业的医疗健康服务直接送到师生和居民身边,体现了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要求。

从对黑白图像的深耕,到与CT的协同诊断,再到联通三甲多学科专家的智慧,我们校医院影像科的服务能力正在逐步提升。展望未来,我将在校医院党总支的领导下,继续团结合作,以夯实的基本功为根,以创新的协作模式为翼,立足方寸屏幕,不断精进技艺。我坚信,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校医院这个健康服务阵地必将更加坚固,而我们手中的探头,也必将为守护师生和居民的健康绘就更加精准、温暖的影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