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指南 - 疾病预防 - 正文

夏季炎热蚊虫多,登革热、疟疾防治不可少

发布日期:2024-05-17浏览量:

5月9日,广州疾控发布重要提醒,广州已出现“登革热本地病例”。近期,我国多地开启“升温模式”,各类蚊虫也进入繁衍活跃期。由蚊虫传播的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传播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需要注意防范登革热、疟疾,做好蚊虫预防是关键。

什么是登革热,如何传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会剧烈疼痛,又被称为“断骨热”,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

登革热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俗名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蚊子吸了感染者的血后,在体内复制病毒,下次咬人时把病毒传染出去。蚊子咬了感染者不会立即传播,要8~11天再叮咬才会传播。登革热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一般是1~14天,多为5~9天。在蚊子体内的潜伏期是8~11天。

登革热是什么症状?

登革热典型症状主要包括高热、三痛、三红和皮疹。

l高热:突发高烧(40°C以上)

l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l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l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一种经由按蚊叮咬导致疟原虫感染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伴头痛、关节痛、乏力等,俗称打摆子。严重者可能导致贫血、肝脾肿大,出现昏迷,不及时诊治可导致死亡。目前,我国多为输入型病例为主。到非洲、东南亚及我国云南、海南等地区的人员尤应注意防范疟疾。


何时怀疑自己得了登革热、疟疾?

l登革热: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C),同时伴有登革热典型症状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主动向大夫说明自己可能得了登革热,以尽快得到诊治,并采取防蚊隔离,防止进一步扩散。

l疟疾:短期前往流行区回国后1个月内或长期旅居流行区回国后2年内,如果出现寒战、发热、出汗、腹泻、关节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居史,以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确诊疟疾后需按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物,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若不及时治疗,恶性疟病例可能发展成重症,甚至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登革热、疟疾?

两种疾病的传播媒介相似,预防措施也有所共通,主要是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l尽可能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时段(早上和傍晚)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l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理蚊虫孳生地以及经常性灭蚊行动,降低蚊媒密度。

l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l家中建议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防蚊设备,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等装备,科学使用质量合格的杀虫喷雾剂灭蚊。

l尽量不去或少去登革热、疟疾流行区域旅游,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相关外出史告知医生。

                           


文参考健康中国、央视新闻、国家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各级疾控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