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指南 - 疾病预防 - 正文

【7.28 世界肝炎日】社会共治,一起对肝炎说 “不”!

发布日期:2025-08-01浏览量:

2025 年 7 月 28 日是第 15 个 “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 “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这一主题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切实遏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为实现 “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 的目标凝聚力量。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如何传播?】

病毒性肝炎是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损伤为主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范围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主要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都可能导致感染。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则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如输入受污染的血液、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母婴垂直传播以及不安全性行为等,均存在感染风险。

肝炎的常见症状与危害

肝炎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色加深。

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肝炎患者至关重要。以乙型肝炎为例,及时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伤,显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

  

肝炎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是预防相应肝炎的有效手段,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未感染且未接种过疫苗的成年人,尤其是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等高危人群,应及时接种。

2.注意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饭前便后;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不饮用生水,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

3.避免共用物品: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毛巾等可能涉及血液或体液接触的个人物品。

4.阻断母婴传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需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校园中的共治行动

若发现同学出现疑似肝炎症状,应提醒其及时到校医院检查就诊,同时应给予理解与尊重,避免歧视。学校会定期对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保障饮用水安全。校医院也会通过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肝炎防治知识。此外,师生应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消除肝炎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任务,每一个人都肩负着重要责任。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积极传播防治知识,共同为消除肝炎危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