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底,校医院(卫生与健康服务中心)机构调整以来,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抱守“建设具有山东大学特色的校医院” 初心,秉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谋划推动党建质量提质增效上台阶,促进党建与医疗卫生工作深度融合,重构四个党支部,加强核心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职工的核心、教育党员的阵地、攻坚克难的堡垒,医疗卫生工作在哪里,党的建设就在哪里;公共卫生保障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引领就跟进到哪里。
伴随着改革攻坚的推进,医院重视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并以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为党员干部配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谁动了我的奶酪》《第3选择》《把信送给加西亚》等学习资料,旨在激励党员干部勤学善学,营造学思践悟、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于恩燕:无惧改变——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它的内容充满了人生中关于变化寓意深长的真理,一个可爱的故事便轻松愉快地澄明了混沌的生活。书中主要讲述的是两只老鼠与两个小矮人寻找奶酪的故事。故事主要围绕奶酪的得到、失去、寻找展开。在发现奶酪不见之后,嗅嗅和匆匆迅速去寻找他们的第二处奶酪,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唧唧则在自怨自艾了几天后开始出发去寻找奶酪,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始终也不愿意离开他曾今认为是天堂的奶酪C站;"奶酪"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每每细细品味,心灵的火花便生机盎然。生活和学习中有太多的变化,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就必须要面对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的变化,一个人只有懂得改变自己,学会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潜力,获得最充实有意义的人生。所以,当变化来临时,我们必须学习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行动,快速找到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如果否认变化,害怕变化,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已经改变的残酷现实,我们将会步哼哼的后尘,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而度日,一事无成。
在纷乱复杂的社会迷宫中,要想做到积极适应变化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摒弃先前对工作和学习造成消极影响的态度和性格。比如书中哼哼和唧唧看到无数各式各样的奶酪堆积成山,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就忘乎所以的扑上去,尽情享受着美味,沉浸在成功的现实巨大满足感和喜悦感当中。而后漫长时间中,他们每天一成不变的来到奶酪C站,心无旁骛的享受着奶酪,做着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幻想着奶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这种不劳而获且被眼前胜利冲昏头脑的假象是十分危险的。生活中如果我们实现了短期目标或者获得当前利益后就容易停滞不前,这是由于人天性中的惰性引起的。所谓惰性就是指因主观因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懒惰的本性,不易改变落后的习性,不想改变旧思想、旧行为方式的倾向。当一个人有惰性心理时,做事就会一拖再拖,迟迟不肯行动,人的惰性会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所以首先应该客服惰性,嗅嗅和匆匆身上,看不到惰性的影子。因为他们俩始终保持警惕,不懈怠不放松,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消沉,不被胜利的果实夺取上进心。最大的难度和最有利的支撑都是心理和精神,所以首要任务要克服思想上的惰性。
大多数人只是恐惧改变,并不恐惧现状。而残酷的事实证明,现状才是罪魁祸首,才最需要去恐惧。在社会这样一个迷宫中,且不说奶酪会在将来冷不丁的某一天远去,人们尚且不能保证其质量能否一成不变。数不清的因素威胁着奶酪的存在以及它的质量,这就需要引起恐惧。作为直接相关方,人们若是冷眼旁观的看着奶酪离自己远去,或是对其变质束手无策,这是何其的令人恐惧。所以应在这两种恐惧之间加一个天平秤,到底孰轻孰重,应有一个判断。最有利于判断的方法则是要预测保持现状的结果,而非只关注于保持现状能够得到的东西。利用对安于现状所带来后果的恐惧,去战胜改变的恐惧。改变并不可怕,因为改变绝非放弃已然拥有的,转而寻找新的奶酪,这也只是其中一种做法。另一种做法作则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保证自己已有的奶酪不变质,或者越变越美味,越变越充足。根据自身的现有状况,拿捏哪种改变能够使个人追求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