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校医院 >> 疾病防控 >> 校园传染病防控 >> 正文
冬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控系列(三)
发布日期:2020-12-31 15:38:19 点击量:

水痘发病以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结核病的发病群体以青壮年及老年人居多。而近几年,在低龄儿童群体中,猩红热的发病人数也有所增加。这期,我们重点来了解一下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A组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侵犯5~15岁儿童,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属乙类法定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颊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脱屑。


β溶血性链球菌在体外生存能力较强,在痰液和脓液中可生存数周,但对于干燥及热的抵抗力很弱,对一般化学消毒剂也较敏感。(因此日常环境消毒使用一般化学消毒剂即可)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β溶血性链球菌也可以引起扁桃体炎、咽颊炎、中耳炎、丹毒等,因此这些病人也可以作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可以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有特异性,各种亚型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有研究表明,近年猩红热轻型病例较多且大多早期应用抗生素致使人体免疫力不足,可能是再感染的又一原因。


主要临床表现:普通型较为常见,起病急骤,发热、咽痛,24h内出现皮疹(针尖样大小的“鸡皮疹”,压之褪色)。

发热多为持续性,一般在39℃左右。

咽部和扁桃体充血、红肿,扁桃体上常有黄白色渗出物;

舌乳头红肿,成为杨梅舌,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苍白,成为口周苍白圈;(由于抗生素的使用,此类典型症状临床上表现也可不明显)

皮疹经3~5天后消退,有不同程度的脱皮。

少数患儿病情严重,表现为高热、惊厥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

预后:普通型及时就诊,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同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等其他症状,应及时诊治,防止出现并发症。

一般预防措施: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晨午检,发现患儿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不少于7天,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可适当延长隔离期。

加强教室内、家庭居住环境及游乐设施的通风、消毒。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尤其防止牛奶以及奶制品的污染。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31    点击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电话:0531-88369663

Copyright ® 2009-2020 山东大学校医院(卫生与健康服务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北路91号 邮编 250100 邮箱 xyybgs@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