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校医院 >> 疾病防控 >> 校园传染病防控 >> 正文
校园常见传染病简介
发布日期:2013-10-08 15:41:47 点击量:

校园常见传染病简介1.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患者鼻咽部、气管和眼结膜的分泌物都含有病毒,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迅猛,可引发重症肺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接种疫苗可主动预防。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病人鼻咽部分泌物、血及尿中都含有病毒,从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2天,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学校、军营较集中,患病后获得持久免疫力。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致胎儿畸形。接种疫苗可主动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发病较多,腮腺炎患者和隐形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中暴发。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个别可再次感染。男性患者可并发睾丸炎,导致不育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脑炎,还可并发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等。接种疫苗可主动预防。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容易引起暴发流行。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多发,典型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临床症状较普通感冒重,特点为起病急,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有轻度呼吸道症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每年流行季节前接种疫苗,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肺结核 

肺结核是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由结核杆菌引起,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染力大小与其排菌量大小成正比。痰菌阳性病人传染力远远大于痰菌阴性病人。空气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早期无自觉症状,可在健康检查时发现。常见的症状有呼吸道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血痰或咯血,严重时可出现咳血和呼吸困难。全身症状包括周身不适、疲倦、乏力、盗汗、午后低热以及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增强体质,加强营养,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对预防有积极作用。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见,冬春季多发,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会再发生水痘,但体内高效价抗体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故多年后仍可发生带状疱疹。本病潜伏期12-21天,皮疹出现前可先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四肢。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泡,一般经过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个阶段。并发症以及皮肤继发感染多见,重者可发生水痘脑炎、肺炎、肾炎、肝炎、心肌炎等。接种水痘疫苗可以主动预防。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落实消毒措施;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主动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如发现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

 

2. 常见肠道传染病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为急性肠道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为甲肝高发区。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可引发肝坏死。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可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终年散发,夏秋季高发,通过消化道传播。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仅产生短暂、不稳定免疫力,不同菌群,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耐药性,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防控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隔离治疗患者;采取消毒措施;主动进行预防接种。

 

 

3. 其它传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血液传播为主的传染病,多呈散发,有家庭聚集性,我国属于乙肝高发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恶心、厌油腻食物、黄疸、肝区疼痛或不适、肝脾肿大、肝功异常等。部分病人可转成慢性并可能发生肝硬化、肝癌。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治愈该病,治疗手段可以缓解病情、改善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强烈推荐:乙型肝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为主要表现,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城乡接合部,鼠类活动较频繁,出血热病情严重,早期容易误诊,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主要防控措施包括灭鼠和预防接种。接种双价出血热疫苗可以同时预防家鼠型和野鼠型出血热。

 

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五到十年时间才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3年内死亡。病毒主要侵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最终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主要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治疗患者、切断传播途径(使用避孕套,拒绝毒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等)、保护易感人群(疫苗研发近期有进展)。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人对该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同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病毒无交叉免疫,可再次感染。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椎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

 

来源:山大校医院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0-08    点击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电话:0531-88369663

Copyright ® 2009-2020 山东大学校医院(卫生与健康服务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北路91号 邮编 250100 邮箱 xyybgs@sdu.edu.cn